蘇信吉,神秘的“隱形”船東
2013-05-03 08:01:20 來源:國際船舶網(wǎng) 編輯:國際船舶網(wǎng) 我有話要說
如果談起臺灣的散運業(yè),除了上市知名企業(yè)外,還有一家連臺灣當?shù)匾矡o法理解其業(yè)務范圍的神秘公司“臺灣海陸運輸集團(TMT GROUP)”,有業(yè)內(nèi)人士稱其是隱形船東,也有人稱其董事長為“怪人”,除了2010年發(fā)生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出動旗下全球最大溢油回收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“鯨魚號”讓公司聲名大噪外,這家公司的奇聞軼事更鮮為人知,不過人稱“航運界神秘百億富豪”董事長蘇信吉難得現(xiàn)身,要讓臺灣人知道,除了鯨魚號外,他已進軍西非,啟動了一個大型“液化天然氣開發(fā)項目”,同時啟動海上能源探勘計劃,并與新加坡、印尼等國討論港口合作事宜。
傳統(tǒng)方式起步
TMT當初以相當傳統(tǒng)的方式起步。蘇信吉的父親起初經(jīng)營廢舊金屬業(yè)務,他在1958年訂購了一艘名為“臺蕉”(Taiwan Banana)的新船,由此投身當時臺灣日益興旺的香蕉出口貿(mào)易。后來公司擴展到其他領域——該公司一度擁有全球10%的運送造紙木屑船只。
蘇信吉從家族公司做起,之后離開,在水泥行業(yè)干了15年。他在父親去世后才重返家族企業(yè),并立刻著手進行大規(guī)模變革,訂購了10艘干散貨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。
“我們認為在中國加入世貿(mào)組織(WTO)后,整個世界都會變化,”他表示,“但我們是一家規(guī)模很小的公司,因此我們必須成長壯大。”
“大部分情況下,時機的選擇總是正確的。”蘇信吉如此評論公司的投資。 他堅稱,自己不過是比多數(shù)交易商更了解市場狀況,因為他與船隊的客戶合作緊密。“我們有非常優(yōu)秀的客戶,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,”他表示。“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的需求——可能是這一點賦予我們對市場更好的洞察力。”在了解船運市場費率背后復雜的驅動機制的情況下,此類詳細情報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他表示:“沒有學校傳授這些(知識),也沒有相關的博士學位。”“因此你必須思考。”
2002年父親去世后蘇信吉接管了TMT,此后僅僅6年時間就取得了上述成就。TMT原名臺灣海運公司(Taiwan Maritime Transportation),現(xiàn)在被重新命名為Today Makes Tomorrow。根據(jù)資料,該公司原名信榮航運,船只都掛外國旗,在臺灣未上市、上柜。
FFA神秘殺手
臺灣中華海運研究協(xié)會秘書長楊仲筂說,臺灣海陸運輸早年是臺灣海運公司,現(xiàn)任董事蘇信吉Nobu Su在日本長大,從父親蘇清云手中接下船公司,經(jīng)營策略和父親大不同。他認為船舶只是商品,如何利用船舶買賣及租賃獲利才重要,所以海運界關心的噸位稅及三通,蘇信吉一點都不在乎。
楊仲筂說,蘇信吉操作船舶市場很厲害,市場上曾傳出多年前他對散裝船的運價能夠“呼風喚雨”。蘇信吉投資過各種船,近年還在韓國造了天然氣LNG船,而蘇信吉在日本也投資造船廠及保險業(yè)。蘇信吉非常低調,從不出席海運界的新春團拜,很多海運界人士也沒見過他。
2006年,TMT曾為了支持其在FFA的“多頭頭寸”,將控制的10條好望角型船留在碼頭上“曬太陽”,人為地造成運力緊張,從而推高了現(xiàn)貨指數(shù)。這種類似期貨市場里的“逼倉”行為使TMT公司成為了那一年FFA市場上最大的贏家,同時,希臘船東DRYSHIPS、德國船東OLDENDORFF、韓國STXPANOCEAN等分別傳出在FFA市場巨虧的消息,加拿大船舶營運商北美輪船(NASL)更是由于在FFA虧損3000萬美元而宣告破產(chǎn)。